耶林是哪个学派的?

网上科普有关“耶林是哪个学派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耶林是哪个学派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法律中的...

网上科普有关“耶林是哪个学派的?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耶林是哪个学派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法律中的目的》,《法律:实现目的的手段》 ,或者将德文直译为《法律中的目的》——这就是耶林给他最后的伟大著作所定的题目。用这个标题,他宣布了一项原则,这项原则如果从来不是无效的——事实上 ,这项原则持续的运作是他的命题的主旨—— ,那它也从来没有——或许曾被边沁所维护——被如此明确地阐述过,并且它总是被法律人所遗忘,无论是那些普通法国家的还是那些或多或少继承罗马法的国家的。每一门艺术和科学都必须有其恰当的原则 ,凭借它它们才能发挥作用,并正当地反对来自外部的无理干涉,无论它是来自平常人的还是不相容的思想领域的 。但是 ,每一特殊领域的工作者都太容易忘记,他们的分支只不过是生命与知识之树的一个分支。任何人类活动从其他人类活动中的彻底分离迟早都将意味着衰退与消亡。或者,换句话说 ,不同领域的区分是劳动的分工,并且劳动的分工是社会合作的一种形式 。迟早每一组劳动者都必须提供出它的工作的描述,并且必须从整个人类中寻求新的权威 。法律已经在其中发现自身的隔离在我们的法学院与承当或容纳类似艺术 、人文或人文学科的院系之间的分离中是相互对应的。

现在介绍给讲英语的世界的耶林的著作是否是法律哲学 ,或者他是否有资格被称为哲学家,这是一个留给那些建构了法律哲学之定义——符合他们自己和其他人的要求——的人们的问题。这样一个充分的定义可以在本系列的较早一卷中找到 。[2]耶林本人对于他缺乏一般哲学之早期训练表示了遗憾,假装贬低它的近来的学校已经不得不按照他的话来做。但是 ,如果关于任何课题的最好的思想——并不单纯是技术性的——都可以被称为其哲学 ,那么毫无疑问耶林是第一流的法律哲学家,是关于法律,德国所造就的自萨维尼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耶林不仅仅是个法律哲学家 。与他的大多数同胞相比 ,他更为清楚地把握住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则模式之间本质的区别,但是,他同时也看到了从其他社会因素中孤立出来的法律研究是不可能富有成效的。他对于法律之实证特征的坚持基本上与奥斯丁的态度是一致的 ,但是他所关注的是功能的问题,而不是形式定义的问题;并且虽然他一直没有失去与历史方法和精神的联系,但他最终的目标是我们习惯于称为的审查性法理学(censorial jurisprudence) ,或者说立法的理论。甚至这对他来说只是社会功能之较大理论的一部分 。因此,在他的第二卷中,他转而避开法律 ,并开始进行道德与社会习惯和习俗的考量,甚至屈尊到对于交谈和语言之意义的详细讨论。

耶林的理论对于说英语的国家的法律和社会思想的价值并不少于对他的祖国和欧洲大陆的。但是,它被构建的形式很大程度上是以他的智力环境和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为条件的 ,从中终其一生他都在解放自身 。英语读者往往倾向于认为 ,对于可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项他没有必要一再重复,或者以不成比例的时间来处理。这部分地归因于从来不能被令人满意的建构的彻底性,除非基础已被完全检测过;部分地归因于对于细节的强烈兴趣 ,对它甚至以牺牲形式和体系为代价;但是,很多时候也归因于他对教条提出了抗议的事实,从这一教条中他只有下大力气才能解放自己 ,并且他从来没有感觉到掌握和压力。

因此,在比较德国的法律发展中采用的不同课程时,对比普通法国家的可能是有价值的 。

在英国 ,王室法院的法律并不是大学研究的对象 。我们能够到处追踪到中世纪的逻辑对于法律概念之形成的影响,我们可以到处发现自然法则的参考对于支持以自己方式行事之论证的帮助,但是坦白地说 ,我们的法律——就其一般意义而言——的大部分仍然是非学术性的。在此,存在着巨大的收益。如果我们丧失了民法研究赋予的方法的优势,我们就保留了旧瓶装新酒的危险 ,我们就避免了引进了与事实关系不大的学说 。王室法院和会所的假设案例讨论会和读会(the Moots and Readings of the Inns)是英美法律人的大学——如果我们想到一般文化 ,它或许是范围狭小的学校,但是,它也是每时每刻都与实践和生活相接触的学校。或许存在着形式主义、拟制和人为;但是通过这些并且借助这些 ,人们的需求实现了。耶林的命题或许已经一再被我们自己的法律所阐明了 。在许多其他因素模糊不清的发展中,目的是昭然若揭的。对于禁止限制继承的地产权所给出的形式推理是无法令人满意的;而关于发挥作用的目的则是毋庸置疑的。约因学说(the doctrine of consideration)如何被采纳仍然是讨论和研究中的问题,但是非正式协议的可执行性则是对实践需要的一个让步 ,并且人们或许怀疑,实践的要求在对付约因缺乏时扩展可执行性的拒绝上最为重要 。如果我们追问,为什么我们的法院找出《用益法》(the Statute of Uses)的漏洞 ,真正的答案并不是说一种使用权不能被另一种使用权所产生(这甚至在形式上也不是全部的真相),而是说英国人没有用益和信托就不能生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并不是所有的都与普通法相处融洽。它可以开辟新的天地;它仍然可以处于体现了商人法(the Law Merchant)之大部分的十八世纪;但是它不可以否认曾经被接受的 。[3]刑法、证据法 、不动产法和夫妻法的最为糟糕的部分被不可改变地确定下来了。法律显示它自身与现代生活的需要之不适应越多,它的捍卫者将其视为理性之完美的倾向也就越明显。17世纪对于挽救了英国之自由的形式主义的拖欠的债务,已经被18世纪的自满以高额的代价偿还了 。它需要边沁这样的天才来使人们再次认识到 ,法律是为人制定的 ,而非人为法律 。自从他的时代以来,立法一直足够积极,并且他所抗议的弊病的大部分已经被祛除或缓解了。但是 ,在法律与共同体的生活之间的脱离所造就的大量不幸仍然存在。不再具有任何实际价值的规则和判别仍然苟延残喘,只要它们曾经存在过 。法律仍然是非常深奥的学问。立法改革已经使得它更具适用性,但是并非对门外汉更为清晰 ,律师与法官时常沉浸在具体案件的细节之中,很少有时间去想想法律存在的更为广泛的目的。公共政策已经被正确地描述成一匹未驯服的野马:但是有些时候实在没有其他的;并且悲哀的是没有受过训练的骑手 。

德国法律发展的过程一直是极为不同的。只有最为朦胧的政治统一体,没有共同的立法机关 ,没有共同的司法体系,只有通过罗马法的继受才在其地方法的发展中保持了完整的多样性。因此,学术性的法律 ,大学中的法律教学变成了德国的普通法,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本土的和地方的法律,并进一步介入到那些地方法保持沉默的地方 。

它所遵循的是 ,可以发展法律的场阈在于大学而非法院:“精通法律”的人是教授或写作者 ,而不是法官和律师,前者阶层对它的影响是我们这些在法官立法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人很难理解的。这些情况有着在其他自由研究中维护法律并通过与它们相联系发展法律的优势;但是,它们削弱了它对于实际需要的及时满足 ,并阻碍了在法律与道德和政治科学的原则之间划出清楚的界线。罗马法律文本大部分是不能适用于现代情况的;但是,它被假设为潜在于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原则中的正确解释可以在它们中被找到 。然而,一方面 ,按照现代用法看来,18世纪的“自然法”或“自然权利 ”体系主要是一个最终来自于罗马法的原则的一般表述,但是这种将它们与先验理论的结果相适应的渴求中 ,往往伴随着对文本的篡改和歪曲。18世纪末19世纪初哲学的激变动摇了自然权利学说的基础,学术的和历史的研究的精神——在法律领域萨维尼是最主要的代表——坚持文本的如实解释,从长远来说 ,这必然与它们对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不相符合。

德国历史学派的典型学说——法律是由有点神秘地构想的民族意志决定的产物——对于考察法典编纂和立法的计划产生了立即的效果 。法律的成长被视为一种类似于自然过程的事物,其中立法者不能也不应该予以干涉;对它而言最可能被允许的就是对于现存惯例和习俗之体现的民族意志给出更为清晰的表述,或者在细节上进行矫正 。文明世界对于历史学派欠下了一项巨大的债务 ,因为它为杰出的和耐心的调查提供了帮助 ,并且它在德国和其他地方继续的偏爱的学说已经降到了地面上:德国更有理由为它防止过早的法典编纂而表示感谢。但是,它的法律概念必定在实际结果上是无效的,首先是因为它处于民众参与制定和适用法律处于最低限度的国家之中。对于所有的实际目的 ,公众意志不得不被视为属于立法者、法官和有学问的法律人(首先是后者)的,只有在他们那里才能找到有意识地表达 。无疑,通过奠定于民族个性上的重要性 ,历史学派刺激了德国法律的古代习俗的调查,并支持了本土法之重建和复兴的梦想;这一趋势在现代帝国法典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效果。但是为了眼前的目的,不得不再次依赖罗马法的文本。在所有现代学术资源的帮助下 ,它们受到了严格的审查:主要的概念在它们中被发现,并且推论必须以严格的逻辑从这些概念中推导出来 。概念必须是合理的,如果不是要考虑实际的需要 ,至少要考虑法律哲学的要求;它们也必须与文本相一致。这一工作具有非凡的敏锐性、独创性和辛劳性,并带来了最为丰硕的成果;毋庸置疑,没有萨维尼与他的追随者的工作 ,现代德国的帝国法典将是不可能的。

但是没有耶林 ,它同样是不可能的 。因为他所反叛的这个方法从根本上是不健全的。它只能通过某种类似善意的欺骗的东西起作用。虽然自然权利被抛弃了,但是必定存在对类似自然权利学派的传统做法的回归 。根本概念必须具有它自身所必需的说服力,并且它必须是当前的文本 ,或者至少是文本暗含的,或者与文本相一致的。无意的欺骗是不可避免的;你必须将你的法律概念放进你想要得出它的结果之中;你必须将非自然的意义放在文本之上,以使它与概念相一致。最糟糕的是 ,在渴求满足哲学和学说的要求时,实际的考量被忘记或故意忽略了 。“法律”,萨维尼的得意弟子贝特曼-霍尔维格(Bethmann-Hollweg)说 ,“是纯粹科学的对象,纯粹科学是决不关注适用或适用性的问题的” 。[4]在当下这部著作中,耶林有理由排斥普赫塔关于立法者可以剥夺习惯法在法院的执行性 ,但不能剥夺其作为法律的性质的学说。当英语法律人了解到普赫塔关于代理人原则的部分无遗嘱和真正代表权的绝对不可想象的原则问题的断言[5]时,他们在理解耶林在其他地方对普赫塔之“概念法学 ”(Begriffjurisprudenz)的冷嘲热讽便是没有任何困难的。

耶林自己也是在这样的学派中成长起来的,他在致力于他的《罗马法的精神》(Geist des romischen Rechts)的第一部分时 ,就与他的老师普赫塔分道扬镳了 。(如他所理解的)它是一件必须将罗马法作为现行法来处理的事 ,另一种则在其历史发展中来理解它;它的方法以及它的历史对于所有时代都是有价值的,但是罗马法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有效性。“通过罗马法但要超越它 ”(through Roman Law but beyond it)是在他的眼中所总结的罗马法对于现代世界之意义的训言。因此,他的观点更多地指向了当下与未来 。《罗马法的精神》没有完成。随着工作的进行 ,他越来越感受到他的计划强加给他当前脑海中的思想话语以束缚。在《罗马法的精神》最后一部分(第三部分的第一分部)中,他对于将法律处理为逻辑类型体系的拒斥,以及他的目的作为法律中的决定因素的观念——“受保护的利益”作为法律权利之本质——开始引人关注 。但是 ,他不能再满足于在古代法的批判之伪装下来阐明基本的学说。

因此,他开始写作《法律中的目的》,公正地说 ,这是一部将德国法律思想从《学说汇纂》(Digest)和哲学体系之篡夺的镣铐中解放出来的著作。数不清的永恒价值已经在那些严厉的监工之下被完成了:只是为了他们,耶林的著作本身是不可能被完成的 。但是,回归当前的现实 ,并撤销萨维尼置于立法中之禁止的时刻到来了。

关于耶林的学说对社会科学研究者和那些关心社会和法律问题的人们——无论是作为思想家还是实践者——的意义是无须赘述的。他对于“概念法学”与作为法律和立法理论中之最后语词的罗马法的“书面理性 ”(written reason)的拒绝,使得他抛弃了19世纪早期和中期的个人主义,并且他奠定社会效用的重点为“集体主义”——在广义上使用 ,戴雪教授(Professor Dicey)[6]曾这样用过——提供了一种动力和理由 ,这种集体主义已经成为我们自己的时代的最为典型的趋势,并且是一种尚未失去效力的力量 。这就是耶林的学说所产生的最引人注目的和直接的后果 。无论如何,它是他为我们自己的时代所得出的实际结论 ,并且无论我们是否接受,它至少是耶林预见到这一趋势之紧迫性的功劳,在他写作的时候 ,这一趋势仅仅开始为人所知。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相信对于当前的需要,这一“集体主义的”趋势是合理的 ,它的危险性往往不应被畏惧和夸大。但是,在我看来,通过将耶林的学说与边沁的相比较 ,似乎由耶林所构想的社会效用原则并不是与个人之主张的应得评价不一致的,并且实际上是为其所需要的,而边沁的学说也能够改造为彻底的专制主义来使用 。

但在转向这一比较之前 ,我想先把注意力放在由耶林的主要立场而来的更为普遍的类型的某些实际考量上。

一方面 ,作为由目的决定的法律的概念将会加强我们对于法律的尊重和信赖。我们应当相信,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保持着其力量,因为它对于人类需要的最为共同的措施施加了影响 。我们应当准备着在共同基础上满足改革或革命的需要。我们不应该将我们的法律描述为不容违反 、不可改变的原则的封闭体系;我们不应该将它塑造为完美的理性作品。与此相反 ,我们应当承认人类制度必须满足人类需求的主张 。不过,我们有信心断言,这一主张在法律制定中从未被完全无视过。我们应当依赖一项强有力的推定 ,至少在其主要轮廓上,我们的法律适合并已经适合那些需求。在显著之恶被指出来作为立即法律改革之要求的地方,我们应该追问法律未曾被考虑到是否是确定的 ,拒绝善好理由的干预将会损害到更高的和更为广泛的需要 。只有以这种方式,现行法律秩序才能预防草率的主张,不论它是奠基于利己主义还是同情心之上的。

另一方面 ,我们不应该反对对此类主张的任何置若罔闻。如果我们放弃——因为我相信我们必然这样做——任何实证法律体系都不应无视于其影响的特定机制意义上的自然权利的概念,我们将不能创立任何神圣的并免于批评和攻击的法律规则 。因为如果对法律之目的特性的信赖是乐观主义的一种理由,那么这就是无批判的乐观主义;法律在任何时候都能完全成功地满足它所服务的目的 ,这并不是耶林的学说 ,并且对于法律人和立法者的理性有限性,它也是没有答案的 。其次,如果在任何时刻法律都必须要顾及目的 ,那么这样的法律肯定会是不可能的。法律的目的体现于必须独立发展的法律概念之中,它们不能在每一个环节都被要求来符合特殊的需要。否则,体系性和确定性将会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 ,这一法律的自治性——如果仅仅因为逻辑的过剩或不足——将导致法律与生活需要之间的分歧,这是不时地需要矫正的。此外,在共同体中一时是这个阶级 ,一时是那个阶级占优势,这导致了与获得或寻求政治权力的其他阶级之利益不一致的目的的提升。最后,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观念和理想的变化都会带来对于法律——在其他物质的或道德的条件下——不能充分满足的目的的新启示 。因此 ,如果法律在根本上被质疑不能满足或不能再满足人类的需要,那么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拒绝屈从于任何批判,即使是其最为根本的原则;它只能坚持这一质疑应有将有力地证据。究竟这一变化能够或应该由司法判决或法律理论实现多少 ,并且立法者的介入在多大程度上被需要 ,这是一个在法律领域中因关于先例之约束力 、制定法特征以及司法解释之广义或狭义自由不同而不同的问题。在德国法学家中,耶林是独自,或者说几乎是独自表示了对于边沁著作的钦佩的;在他们的天才品性、深刻但并非无条件的乐观主义、对于自然权利学说的厌恶 ,以及保持与生活事实之联系的决心上,两个人有着许多的共同点 。他们两个都对那些看起来很迂腐的观念表现出探究性的特质,边沁是在其为了标示区别而进行的详细分类和对于创造语词的爱好中 ,耶林则是在通过了解其来源而揭示语词的内在意义之可能性的更为天真的信念中。但是,这些仅仅表面的格调。在根本上,两者都强调了其法律之功能的概念 。

但是 ,耶林拥有两项很大的优势。首先,边沁的非历史的意向往往使他只看到过去与当下的愚蠢和不公正的记录,并使得他认为 ,通过功利原则的识别与应用,一个新的天堂和一个新的世界是可以被创造出来的。虽然注意到了历史学派的片面性,但是耶林却充满了历史的精神 ,并且他认为功利原则在人类事务中一直是发挥着作用的 ,虽然是无意识的 。其次,边沁因其功利性质的特定的和站不住脚的理论而妨害了其学说,这一理论认为 ,人类活动的唯一目的最终诉诸于快乐的追求和痛苦的避免,并且自称要建立一个关于快乐与痛苦之总合的计算法,这应该为伦理和立法提供一项标准 。

这正是阻碍边沁在德国哲学界获得承认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赋予他在英格兰和讲英语的世界中的影响力的并不是他的快乐主义 ,而是他对于目的的敏锐认知,这一认知是理性人渴望其实行的,并且是为了落实改革所必然实行的。它不需要一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理论来说服人们 ,在刑法中 、证据的合理规则中、从对合同之陈旧限制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将进一步渴求目的 。痛苦与快乐的计算法是一种人们可能接受或是拒绝的,但在改革的价值中没有什么区别的上层建筑,只要他们把握住了法律是他们的仆人而不是他们的主人这一思想。耶林拒绝快乐主义和幸福主义;因为他认为人类性质拒绝它们;并且他发现在确定相互竞争的目的之优先性时 ,并不存在像边沁的计算法那样的捷径。

我们必须记住,这本书只是个片断,并且他从来没有想要回答“什么是目的? ”这一问题(在第四章末尾表明) 。但是如果他已经这样做了 ,那就意味着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作为目的的概念形式而不是其内容被确定了。事实是 ,为了对作为普遍有效的目的之优先性设定出一个次序,我们将会回归某种极为类似“自然权利”的事物;就像边沁的最大幸福原则那样,它确实不自觉地逆转向了那一学说。通过参考某些其它标准 ,我们不能衡量目的的价值,并且因此,对于这一标准的寻求是虚幻的 。我们所能要求的只是这样一种概念 ,即它们的相互关系将会与人之道德意识相一致。这一人们之间不相同的意识或许提出一项伦理理论的问题;但是就个人的实际生活,甚至更就立法者的任务而言,这一一致要远远比分歧更重要。

在某种意义上 ,边沁是个个人主义者,而耶林的概念是一种社会效用 。对于边沁而言,所有目的都是个人的快乐与痛苦:社会不过是个人的总和 ,并且功利只是取决于他们的快乐与痛苦的总和。确实如我们所知,耶林的著作如此关注社会对于个人本位动机之利用的展示,并且在个人与社会之间估价的平衡显示了个人对其偏好的满足的平衡 ,人们或许会获得这样的印象 ,实际上他的社会效用只不过是个人功利的总和。确实,他在任何地方都没有明确指出这一概念,但是他在第二卷对于边沁的批判使我认识到 ,他已经拒绝了这一结论 。他在那里所说的爱国主义看起来是与他仅仅将爱国主义作为许多当前或未来的个人之福利中的一种利益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

此外,边沁作为一名个人主义者,比在实践的意义上更是恶名昭彰的 ,因为他认为取消限制会极大增加人类的幸福,包括了财富分配的高度平等。耶林并没有这种确信。确实,他正确地赞赏了合同和财产作为社会机制之杠杆的价值 ,但是,他拒绝承认仅仅因其是不受某些具体缺陷影响的合同,就认为每一个合同都有强制力的进路:他赞同基尔特的规章与干涉者的压制;他明确指出 ,财产权是建立在社会效用之上,并且必须为社会效用考量而让路的 。这是个原则之应用,而不是原则本身上的差异 ,并且边沁对于财产和财产继承权之限制的信赖的观点表明 ,他并不是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然而,为了实践的目的,边沁的直接影响力主要在19世纪早期的个人主义 ,而耶林则可能会被完全视为标志这个世纪结束的集体主义的先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情况恰恰相反 。一旦对边沁主义者(the Benthamite)而言,他的个人主义所依据的经济假说是不完善的 ,并且为了实际政治的目的,个人主义便崩溃了。如果无限的合同自由并不能造就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实际的物质福祉会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如果很有可能这一幸福能够通过调控与干预而提升 ,那么边沁的功利主义不仅许可,而且要求个人主义应该为最具有可行性的集体主义让路。戴雪教授已经正确地注意到了集体主义对边沁所欠下的债务 。[7]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耶林会赞成现代立法在这一方向上的一般趋势 ,并且可能已经承认了它的大部分细节。

很明显,他赞同这一大范围的让渡活动,首先 ,从个人到自决的社会 ,然后再从社会到国家。他并未对国家活动的增加设定任何的限制 。此外,从他在第八章对于冯·洪堡(von Humboldt)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的批判中可以明确看出,他无法界定一个在其中国家干预是非法的个人自由的领域。但同样明确地是 ,他并未得出这样的草率结论,认为在社会效用的主张面前,所有个人的权利在最终诉诸上都必须消失。相反 ,他承认国家权力之限制和法律作为个人自由之保障的问题是个现实问题,这阻挡了他的道路并且是他所不能完全解决的 。他不能解决它,也就是说 ,在自然权利的支持者声称找到了任何时期任何情况下都是善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的意义上,他是不能解决它的 。并且,他坚持在这一意义上该问题是不能解决的 ,它就是他所说的“永远流变”(ever fluid)的问题,是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都会获得不同答案的问题,这看起来是正确的。但是 ,承认存在问题是对在自然权利学说中值得保留的价值的一种让步 ,即它坚持个人的现实和价值。尽管他拒绝了将法律和社会仅仅作为派生物的努力,但同时,他明确指出了将社会作为唯一现实的某种趋向 。边沁的学说——一方面否定自然权利 ,另一方面则将社会机制仅作为提高幸福感受之总和的工具,对于个人这一感觉的存储没有价值;例如,它没有回答多数压迫少数的主张的问题 ,如果一旦多数人对幸福的增加的满足凌驾于被压迫者的痛苦量之上的。

据说,耶林通过他的理论性的功利主义,保留了作为实践的理想主义者的身份。这一说法正确地强调了他的社会哲学的两个方面;但是 ,它不应该误导我们,使我们认为在两者之间存在不一致 。柏拉图既是个功利主义者,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他的例子应该告诫我们要反对将功利主义与享乐主义混淆在一起。在其真正意义上,功利主义不过是对于将人类活动的任何部分隔离并认为他与其结果相分离的拒绝,是对于最终理想可以是彼此无关或敌对的信念的拒绝。正是通过他对于这一真理的坚持 ,耶林的著作已经并将继续在深化法律与法律科学的发展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并将它们带进与人类活动的其他部门与知识的正确关系之中 。

建国以来的婚姻法及每部的更新与发展

论民间法及其与国家法的关系 杨二庆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限制研究 朱培烨

埃利希视角下的“法律多元 ” 闫晓琴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价值 乔楚,崔春秋

论商号权与商标权的冲突及解决 吴文昊

论我国知识产权的行政法保护 牟鹏浩

少数民族特色商品的著作权保护 詹和静

零售侵权复制品行为归责问题研究——兼谈《刑法》第217、218条之冲突与消解 胡振灏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问题研究 邹佳玮

从法律制度浅议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商标法的关系 张君菡

论不当得利的证明责任分配 王秀淼

浅谈律师伪证罪的存废 柳菁莹

关于劳教制度废除的法哲学思考 厉志

河南省转型期城市社会性弱势群体利益诉求制度研究 王慕蕴

论我国垄断协议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 吴冬雪

论我国国家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基于公共服务理论的分析 张旭

浅析行政复议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对策 方宗浩,康文博 ,张赛男

试论法治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作用——调解制度的新发展 李华奇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 李美鑫

论案卷排他性制度——兼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完善 李蓓

对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研究 张丽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李志鹏

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适用及相关立法完善空间 张旭

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 尹相丽

论新刑事诉讼法关于律师辩护制度的完善与思考 陈小冬,高玥

浅谈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魏星

浅析附限制性条件中的资产剥离制度 张昱沁,吴琼

初探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法律属性 刘谦

从华为“辞职门”事件浅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曾晶晶

论网络视频盗版中的利益平衡——以百度影音 、快播侵犯著作权案为例 颜燚

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的拓展性思考 徐佳琪 ,张芳

非上市公司现金对赌的会计处理和法律效力 胥振阳

依法治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从“禁止‘奴性条款'”入法谈起 刘昊昕

简析土地分层利用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魏庆

论瑕疵出资股东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限制与恢复——戴某与J建设公司公司决议效力确认纠纷案 杨怡鸣,何伟,曹艳梅

精神病人犯罪引发的思考 陈雨薇 ,谢文浩,杨昊唯

刑事错案原因的多维透视 余海舟

论斡旋受贿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合并的构想 刘杰

扒窃相关问题探析 韩梅

浅谈农民异地转移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 叶文忠

关于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的调研报告 李新国,李英燕

关于对违法违规减刑、假释 、暂予监外执行情况分析的报告 程志民 ,张井涛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体现的法律观点 任衍磊

论债务偿还所附条件是否影响债务履行 梁小凤

规范民间金融的基本问题研究 魏若男

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思考 贵立义,李瑾

预算公开的重要意义 吴琼,张昱沁

上海自贸区设立民营银行的探索及其法律跟进 赵衍

论公司章程中结构性条款的优先性 胡俊

论仲裁与诉讼的关系——以司法有限干预为切入点 魏学亮

庭前会议有关问题研究 谢艳梅

试析恶意诉讼的规制 肖智敏

司法公开对法院庭审活动的影响探析 曲明娜

浅论公证活动中的咨询解答 赖颖

浅析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立案侦查模式的改进 刘禹

浅议民事电子送达 杨展

刍议法医鉴定档案利用及社会价值 郭建军 ,陈新星

浅议审查逮捕程序的诉讼化 周其国

高官异地审判制度化折射出的司法独立阴影 樊一璞

民事虚假诉讼的防范与治理中检察院的作用 王京阳 ,景宏晨

论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可诉性 董晓文

买卖不破租赁规则中租赁关系的司法判定 张先群,张伟

非法证据排除中司法人员行为规范思考——新合理利己主义人性观视角 阮小茗

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缺陷及对策——以新《环保法》第五十八条为视角 尹睿年

浅谈运用侦查技术固定职务犯罪证据 武斌

关于我国公共行政机构行政效率的社会学反思 王紫艳

基层审判人员学历构成对法制体系的影响——以A市B县法院为例 吴国邦,赵琪 ,郭子琪

消防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钱亮

论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公民参与 葛小抱

对做好延边州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探讨 刘磊

检察机关司法警察队伍体制改革相关问题探究 刘晓珊

地方公务员法治意识调查与分析 谭忠秋

网络问政中政府的回应性问题研究 李婧雅,田丽莎,白清睿

国家保障民生的宪政基础与我国保护民生法律规制及其可行性研究 陈绍文 ,吴月月,俞梦丹

施工企业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化策略解析 范远堂

建立公安机关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构想 周磊

浅议怎样加强公安机关反腐倡廉建设 王艳平

也谈环境行政不作为之规制 秦美虎,黄凯凯

从执法规范化入手提高司法公信力 陈礼永

基于群体上访事件的信访工作机制探析 张胜前

论大学生在用人单位兼职的主体资格 岳晓红 ,雷永翠

个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现状与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律师事务所为例 郑才微,王绍旺

法治微**探析 史兴庆

微博反腐背景下大学生对公共官员隐私权范围界定——以湛江大学生为例 郭静雯

试论自媒体对公安机关工作的影响及应对——以微博为例 陈佳

浅析管理人专业化市场化之进路 孙世光

“人格结构与选择 ”理论视阈下的道德困境——以社会“不敢扶”老人为例 汪小进

浅谈摹仿老年人签名笔迹鉴定 申高军,冯永胜

远海护航战略情报信息共享的内容探讨 王勇 ,周尤亮,黄莹

乡镇图书馆(站)信息化建设创新路径探讨 樊静兰

河南省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张喜转

论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张耀方

法医病理学尸检对死因分析的意义 李宏伟,张海鹏 ,刘彦军

论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 肖瑶

道路自信的自信之源 李方媛

试谈未成年父母将婴儿遗弃至婴儿安全岛问题 潘圣仁

涉法涉诉信访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思考 陈帅 ,张洪,廖成中

关于企业融资租赁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研究 王雪韵

关于信息化技术与检察机关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问题研究 郭汉文

我国现代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研究 刘晓科

我国PM2.5污染现状及立法防治初探 王葱

国际旅游岛背景下的海南农村法治建设探析 于军

城镇化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若干问题思考 刘海舰

协同创新与县乡财政转型对接——以革命老区江西省宁都县为例 李丹

整体视阈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创新 杨伟荣

大学生法制教育教学案例的选取原则——以认识系统运行论为视角 王小凤

从医疗纠纷现象引发加强医学生法律教育的思考 邓明峰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商务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 梁冬梅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探讨 张永强

网络环境下中小股东知情权保护 张文革

谈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吴漠尘

我国《婚姻法》夫妻财产制司法解释研究 贾翠萍

试论快递合同纠纷中的责任承担 赵丽博

论房屋租赁合同中的风险防范 吴柯彤,赵凤伟

国家法在乡土社会的尴尬处境 鄢德奎

法律术语的风格特点与翻译策略 徐凤

青少年犯罪心理成因与对策 林华伟

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张友明

当前法医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张海鹏 ,李宏伟,刘彦军

论我国社区矫正遭遇的瓶颈及出路 刘小溪

论中国私家侦探的合法性 陈嘉慧

19世纪英国殖民当局有关印度妇女的立法改革及其影响 杨玲玲

办理渎职罪特殊罪名适用问题的探讨 李金明

暴力恐怖犯罪的情报应对研究 王晓楠

浅谈性骚扰及其法律规制 刘震

越轨同伴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体调节因素研究进展 臧刚顺

人人贷模式下各方主体民事法律关系探究 黄诗怡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的继受及完善 刘婷

环境污染与环境侵害的民事责任 王振杰

预告登记焦点问题再探 陈莹

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及法律对策研究 张博宇

“高陵模式”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周资贵,贾宙 ,张艳

论商家“最终解释权 ”的法律效力 徐琳

BOT法律问题探析 徐磊,闵杰

刑法禁止令的性质探究 王玲

对交通事故无责却违法逃逸行为的定性问题研究 刘莲芝

论犯罪中止的犯意彻底放弃问题 杨倩

对我国经济犯罪死刑废止的可行性分析 张永泉,徐可

分析常见的跨境经济犯罪问题 王虹

共同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谢景辉

大学生激情犯罪探析 曹琼洋 ,邵宗林

保外就医出监研究 廖会文,黄舒婷

新国情下的私人侦探法律问题刍议 王于志

美国枪支问题的困境 蒋畅奇

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的法律问题分析 杨健

《法制与社会》征稿

婚姻立法理念的变革与发展

婚姻家庭制度的嬗变是婚姻家庭立法理念变革的反映。婚姻家庭的立法理念从强调管制发展为尊重私权,注重保护公民的自由和自治权利 ,注重保障弱势一方和未成年子女的利益,强化法律救济和社会救助,从追求形式平等发展到实质平等。

1、从强调管制到尊重私权

自治与管制 ,自由与限制历来是婚姻家庭领域最受关注的、争议最大的问题 。婚姻法的发展史就是自由与限制 ,自治与管制的分野和博弈的历史。由于在传统上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婚姻法涉及对配偶 、父母、子女等亲属身份关系的认定,甚至关涉宗法等级关系的维系 ,必然具有较多的国家强制和权力确认的成分。我国1950 年婚姻法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除了受到前苏联婚姻家庭立法模式的影响之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 ,强调国家对婚姻家庭的调控“, 促进具有决定一切意义的社会生产力底发展 ”[3],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

私法自治是民法的基本原则 ,旨在保障个人的自主决定和人格尊严,实现个人的自治权利 。1980年婚姻法和2001 年修订的婚姻法都是以不断扩大公民的私法自治权利,保障公民的意思自治原则为立法理念的。例如 ,夫妻财产制度从单一的法定共同财产制到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并立,再到约定财产制的完善与个人特有财产制度的确立;这一变化的进路是不断地扩大夫妻个人决定其财产状况的自由权利。[4]同时婚姻自由原则也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1994 年《婚姻登记管理条例》中要求公民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必须提交所在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到2003 年《婚姻登记条例》对此规定的取消,以个人自行出具的签字的声明取而代之;特别值得引起关注的是2003 年《婚姻登记条例》将1994 年条例名称中的“管理”二字的删除 ,淡化了婚姻登记的行政管理色彩 ,扩大了公民个人婚姻自由的权限,更加体现婚姻法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保护当事人婚姻自由的立法理念。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婚姻法对公民私权的尊重和保护,看到意思自治原则在婚姻法中的逐渐扩张,当然 ,婚姻法对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是有节制的,适度的干预是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与和谐的必要手段。因此,我们也发现了管制和权力作为自治与权利的保障者与补充者的角色和作用 。当公民自治有悖于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时 ,国家和管制就会出现,成为婚姻家庭关系的调整器;而当公民自治无法取得一致时,即争议无法解决时 ,管制和权力又会作为最终的争议解决方式出现,这种方式往往以司法的名义或补充性条款的名义出现。[5]一言以蔽之,现行婚姻法由当事人的充分自治和国家与社会必要的管制构成 ,且自由和自治业已成为婚姻法的主旋律。自治的张扬 ,无疑昭示着婚姻法对个人自由的尊重,对婚姻家庭主体之间平等关系的认定,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对人的终极关怀和保护 。

2 、从追求平等公正到强调司法效率和自己责任

婚姻法从古罗马法时期就已产生 ,堪称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法律部门之一。古代婚姻法和近代婚姻法均体现了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 、伦理特征和等级要求,因而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其他尊卑亲属之间的不平等成为那时婚姻法中的当然内容 ,对平等、公正的呼唤成为古代 、近代婚姻法改革的目标和追求。

纵观中国婚姻法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由婚姻家庭主体间的不平等到平等 ,由婚姻家庭关系中的非正义到正义,是贯穿婚姻法历史脉络中的主线 。自1950 年婚姻法始,无论是1980 年的婚姻法 ,还是2001 年的修正案,都以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原则,婚姻法的相关具体规定都体现了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祖孙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平等。在坚持男女平等的前提下 ,追求公正也是婚姻法的另一个重要价值理念。如婚姻无效和可撤销制度作为对结婚自由的限制 ,体现了婚姻正义;夫妻约定采取分别财产制之后,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 ,以一方的财产清偿,体现了对以善意第三人为化身的交易秩序的保护和交易公正;离婚时的家务劳动补偿制度和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体现了对婚姻关系中弱者的保护和对社会正义的维护 。另外 ,特定条件下祖父母 、外祖父母与孙子女、外孙子女之间的相互抚养、赡养义务的规定,以及一定条件下兄姐与弟妹之间的相互扶养义务的规定,体现了代际之间 、同辈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公平与相互性 。上述制度无一例外地体现婚姻法中的平等与公正 ,可以说,平等、公正是现代婚姻法最重要的基本价值。

关于“耶林是哪个学派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予我心安]投稿,不代表佳连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dljlhy.cn/cshi/202507-777.html

(117)

文章推荐

  • 如何查询一个产品有没有注册商标啊?

    网上科普有关“如何查询一个产品有没有注册商标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查询一个产品有没有注册商标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何为商标查询“商标查询”是指在提交商标注册申请文件前,商标注册申请人自行或委托商标代理机构,通过商标局

    2025年07月06日
    169
  • 专利申请受理后多久能出来

    网上科普有关“专利申请受理后多久能出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专利申请受理后多久能出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在审批过程中发明专利需要经过:受理、初审、公布、实审、授权五个阶段,一般情况下,自受理到公布需要18个月左右的时间,在经过

    2025年07月06日
    113
  • 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网上科普有关“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的综合性和技术性特征十分

    2025年07月09日
    198
  • 申请破产的程序?

    网上科普有关“申请破产的程序?”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申请破产的程序?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共8步,具体如下:1、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的公司,由其债权人或债务人向公司所在地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人民法院依法裁定

    2025年07月10日
    197
  • 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权利

    网上科普有关“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权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权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法律分析: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合伙人对执行合伙事务享有同等的权利。合伙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合伙经营,各合

    2025年07月10日
    165
  • 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如何处理

    网上科普有关“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如何处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债务重组收益的会计与税务如何处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附表一(1),即《收入明细表》第23行“债务重组收益”,填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1

    2025年07月12日
    202
  • 事业单位清算注意事项

    网上科普有关“事业单位清算注意事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事业单位清算注意事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成立清算组、清算程序启动、清算方案的制定、资产评估等。1、清算组应当由事业单位的领导、负责人、财务人员、相关业务经办人员等组成,并

    2025年07月13日
    142
  • 诉讼费收费标准

    网上科普有关“诉讼费收费标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诉讼费收费标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一、诉讼费收费标准1、诉讼费收费标准如下:(1)不超过1万元:每件交纳50元;(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诉讼标的额×2.5%-200元;(3

    2025年07月13日
    161
  • 昨日新增本土病例(昨日新增本土病历)

    南京是否有疫情南京第一次疫情时间大致是在2021年7月。这次疫情是南京市自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首次面临的大规模疫情挑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超出预期:疫情的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南京是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经济中心,更因为疫情的影响范围广泛。根据南京官方通报,自2021年7

    2025年07月15日
    3
  • 包含上海新增1例境外输入病例的词条

    上海出去都是黄码?低风险地区人员:低风险地区的人员离开上海,需确保在当地至少7天内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且能在国务院客户端微信小程序上查询到核酸检测结果。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员,“随申码”不会被赋黄码。注意事项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请密切关注上海发布的最新疫情防控政策和通知。上海火车站:所有到沪旅客均

    2025年07月18日
    2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予我心安
    予我心安 2025年07月18日

    我是佳连号的签约作者“予我心安”!

  • 予我心安
    予我心安 2025年07月18日

    希望本篇文章《耶林是哪个学派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 予我心安
    予我心安 2025年07月18日

    本站[佳连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予我心安
    予我心安 2025年07月18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耶林是哪个学派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耶林是哪个学派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法律中的...